线上股票配资网 战争中的豪赌:出身卑贱,能量通天_毛遂_秦国_赵两国
公元前259年线上股票配资网,一位国君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:违约。
长平大战后,赵孝成王自知无力再战,遂答应割地请和。而秦国此时也发生了将相之争,秦相范雎担心武安君白起继续建功独大,力劝秦昭王纳地停战。不久,秦、赵两国止戈息兵。
和约即将执行,有人却站出来反对。赵臣虞卿认为,割让六城予秦,无异于割肉饲虎。于是求见赵孝成王,陈说了其中利害:
“秦国倾尽全力也未能全部攻占赵国的城池,最后人困马乏,不得不撤兵。可如今大王还要将城池拱手让出,岂不是帮着秦国打自己?倘若明年秦军又来攻赵,大王就没救了。”
▲赵孝成王赵丹。图源:影视剧照
是战,还是和?赵国朝堂分成了两派。赵郝、楼缓等人主张履约,以免秦国报复;而虞卿则力主抗秦。双方不免一番唇枪舌战。虞卿反驳的理由一针见血——赵国割地后,主张议和者能否保证秦国日后不再攻赵?亲秦派竟一时语塞,无法为秦国打包票。
展开剩余93%赵孝成王始终放不下长平之恨,最终采纳了虞卿之见——撕毁秦赵和约,不做献地资敌之事,并要与各国联合,再度合纵抗秦。
一生要强的秦昭王被赵孝成王给耍了,怒不可遏。这一年(前259),秦将王陵率军东出,邯郸之战爆发。
这场战争,不单是军队之间的较量,它更像是一个巨大的旋涡:在搅动天下形势之际,将大大小小的人物悉数卷入其中。
1战争初期,形势对赵国极为不利。
赵国本为四战之地,需常年在边境维持重兵把守,以应对秦国与北境匈奴等势力的侵犯。长平一战后,赵国四十余万大军被消灭,兵力空虚。反观秦国,长平之战虽是惨胜,但自商鞅变法后,秦人“勇于公战,怯于私斗”,战斗力旺盛。
秦国的战争机器一运转,邯郸城便陷入困局。赵人存国的希望,只能寄托于外援,而求援的重担则落在了平原君赵胜的肩上。
求援的第一站,平原君选择了楚国。出发前,平原君打算从门客中挑选文武精英二十人,组成一个游说团。可是在选出第十九人后,他再未找到中意的人选,于是将就着准备上路。这时,一个声音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传来:“现在队伍还缺一个人,平原君为何不带上我呢?”
众人听声望去,原来是毛遂,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。
▲毛遂自荐。图源:影视剧照
平原君素爱养士,毛遂慕名而来,投入其门下。但此后三年,众人都未见其一展所学或所长。一事无成的毛遂,俨然成了门客眼中混吃混喝的骗子。平原君也瞧不上毛遂,便调侃说:
“贤人处世,就如同将一把锥子置于囊中,它的锋芒很快就会显露。可先生来我门下已经三年了,从未听见他人对你有过称颂之语,想必先生也没有什么才能,还是留下为好。”
被金主当众挖苦,毛遂失了面子,却仍镇定自若,只是反问道:“您从未将我这把锥子放入囊中,我又如何能显露出自己的锋芒呢?”
平原君听罢,一时无言以对,觉得毛遂的口才挺不错,勉强算得上一个能言善辩之士,于是将就着带上他前往楚国。
随行的其他门客都将毛遂当成一个强出风头的自大狂。一路上,“十九人相与目笑之”,嘲讽之声不绝于耳。
然而,赵人的求援之行并不顺利,因为楚国的“恐秦症”又犯了。
楚考烈王的病根,缘于那场几近灭国的鄢郢之战。公元前281年,楚顷襄王在与一位猎人交谈时,受其“不射大鸟而专打小鸟”的理论刺激,加之楚怀王被诓骗、客死秦国一事,遂联系各国合纵攻秦。怎料,秦国先下手为强,白起率军攻入楚国。这一战,秦军水灌鄢城,淹死数十万楚国军民,并攻占楚都郢城,顺带连楚国宗庙一并焚毁,楚国君臣狼狈不堪地逃亡陈地。楚顷襄王去世后,太子熊完(考烈王)继位,也不愿再招惹秦国,引来祸患。
平原君费尽口舌,苦劝楚王达半天之久,仍是毫无进展。
这时,在阶下等待的毛遂冲到了台上。楚王见其莽撞无礼,厉声斥责,并要将其赶出去。只见毛遂果断拔剑,逼近楚王:“大王之所以敢痛斥于我,不过是仗着楚国人多势众罢了。如今我距大王只有几步之遥,顷刻之间就能取走您的性命,即使您拥有的卫士再多,恐怕也无济于事。”
▲毛遂劝告楚王。图源:影视剧照
楚王未曾料到一个小小的门客竟会做出如此惊世骇俗之举,当场被镇住,只得安坐静听。
随即,毛遂旧事重提,谈及秦楚鄢郢之战,他提醒楚王:“这场战争是楚国百世难解的仇恨,连赵人都替楚人感得羞耻,您居然能无动于衷?”在直戳楚国的痛点后,毛遂又顺势将话题引导至利楚的一面:“如今楚赵两国合纵,不单是救援赵国,同样是在为楚国一雪前耻。”
毛遂的言行虽然无礼,却也是说到了楚王的心坎里。楚王思索一番,深以为然:“确实像先生说的那样,我愿意竭尽楚国的全部力量与赵国一同抵抗秦国。”
大争之世,毛遂深知一时之承诺并不能算数,更何况是在自己胁迫之下所出之语,于是按照结盟惯例,吩咐楚王的侍者取来一盆鸡、狗和马的血,自己则恭敬地递给楚王:“烦请大王歃血宣誓,订立同盟。”
于是,楚王与平原君一同歃血,宣布赵楚两国结为合纵联盟,共同抗秦,并下令春申君黄歇为统帅,领十万楚军北上救援邯郸。
回到赵国后,平原君复盘了整个求援过程。曾经的平原君,自认为十分擅长相士,因而看人下菜。但毛遂成功挟楚救赵一事,让他明白了一个事实——自己也有看走眼的时候。与此同时,他也暗自庆幸于当初答应毛遂同行赴楚。他在门客面前夸赞毛遂:“毛先生一到楚国,便让赵国的地位比九鼎还重,三寸不烂之舌堪比百万大军,我以后再也不敢相士,小瞧他人了。”
毛遂能言善辩,且胆识过人,两千多年后仍令人赞服。梁启超称其“小蔺相如也,其智勇略似之,其德不逮,要亦人杰也矣”。昔日,秦昭王恃强,于渑池会上强令赵惠文王鼓瑟,使之难堪。幸得蔺相如以死相逼,迫使秦昭王为赵王击缶,替赵国挽回了颜面。而毛遂持剑胁迫楚王与赵结盟,足以与蔺相如比肩。
就当时的局势而言,这个曾经不显山不露水的小人物,在赵国求援几近无望之际,凭借一己之力,成功打破两国谈判的僵局,促成合纵抗秦,令胜利的天平向赵国倾斜。
2楚国扛起抗秦援赵的合纵大旗后,魏国也望风而动,出兵响应。
三国合纵的消息传到了咸阳。秦昭王大怒,遣使遍告诸候:“秦国正在攻打赵国,随时就能攻下。倘若有哪一国胆敢发兵救赵,秦国灭赵后的第一件事,就是灭了它。”
收到灭国恐吓后,魏安釐王惶惶不安,遂将已经出发的十万援军扣停于邺地,按兵不动。为了平息纷争,他甚至派人赶赴邯郸,试图劝赵王示弱,尊秦昭王为帝,以换取和平。
魏国临时变卦,令平原君赵胜忧心不已。他深知,仅仅依靠赵、楚联手,实难解邯郸之围。为了争取魏国的支援,他决定打出一张感情牌——致信自己的小舅子、魏安釐王之弟信陵君魏无忌:“你就算不可怜我赵胜,也该考虑一下你姐姐的安危吧?”
信陵君魏无忌一向仁义,扛不住平原君的激将法,随即进宫劝说兄长出兵援赵。可是,魏安釐王并非雄主,畏秦如虎的他压根听不进任何劝告,执意保持中立。万般无奈之下,信陵君准备集合自己的一众门客,赶赴邯郸与秦军拼命。
这时,一个叫做侯嬴的门客却拒绝去送命:“请公子尽力而为,我就不随你去了。”
侯嬴,原是魏国大梁城的一个守门小吏,年虽七十,却有才名在外。信陵君爱才惜才,亲自驾车前往招揽,并让身份低微的侯嬴坐在宴席的尊位,执礼甚恭。最终,他用真诚打动了侯嬴,使其成为自己的门客。
▲侯嬴与信陵君。图源:影视剧照
侯嬴得到信陵君的礼遇厚待,临危之际却不肯与之共患难,这让信陵君闷闷不悦。队伍出发走了几里路后,颇感费解的信陵君随即折返大梁,想要当面问个究竟。而侯嬴料定信陵君必不甘心,就在城门处等待。
两人一见面,信陵君开门见山问道:“先生为何不愿与我共赴赵国救难?”
侯嬴很淡定,直言道:“如今邯郸危急,公子却无法调兵相救,只好带着一群门客去和秦军拼命,但这就像是一块鲜肉投向饿虎。公子待我甚厚,我却在公子出征时既不相随,也不相送,公子定会感到好奇而折返回来。”
谈话间,信陵君料定侯嬴已有救赵退敌之策,于是撇开众人,单独求教。侯嬴告诉他,要想击退秦军,手里必须要有军队。信陵君曾对魏王宠妃如姬有报父仇之恩,可委托其盗取魏王调兵所需的虎符,凭此可接管驻扎在邺地的十万魏军。
信陵君恍然大悟,照办,果然通过如姬取得了虎符。但,一个问题出现了——倘若魏军统帅晋鄙不愿交出兵权,又当如何?
侯嬴早已想到应对之策,他向信陵君推荐了好友朱亥。朱亥虽是一介屠夫,却是个孔武有力的勇士,平时隐居于大梁闹市。信陵君在结交侯嬴之时,就常听其谈及此人,于是多次礼贤下士前往拜访。侯嬴告诉信陵君:“您在出征时请将朱亥带上,如果晋鄙不肯移交兵权,您就让朱亥动手杀了他。”听到要杀死无辜的老将晋鄙,信陵君心有不忍,但也勉强答应了。
众人再次出发,侯嬴前来相送。他表示自己老迈无力,不能随行,遂向信陵君诀别:“请数公子行日,以至晋鄙军之日,北乡自刭,以送公子。”
按照侯嬴的献计与部署,信陵君赶到邺城,凭借虎符向晋鄙索要兵权。然而,这位老将先前已受魏王军令保持中立,对信陵君之举表示怀疑。情急之下,朱亥掏出铁椎,将晋鄙打死。接管魏军后,信陵君裁撤老弱,得精兵八万奔赴邯郸。
▲朱亥锤杀晋鄙。图源:影视剧照
信陵君抵达魏军驻地时,侯嬴果真如约自杀。诡异的是,信陵君成功夺兵救赵,按理说,侯嬴也能因献计谋局而功成名就,可他偏偏在此时选择了自杀,令人颇为费解。千百年来,人们对此议论纷纷,莫衷一是。
明朝人对侯嬴自刎的讨论十分激烈。“后七子”之一的徐中行认为,侯嬴选择自杀,实际上是赔罪之举:“侯生度为公子窃符,计必杀晋鄙,鄙何辜哉?心必有不忍而不自安者,乃以死谢之耳。不然,报公子即死耳,何必数公子行至晋鄙军之日而后自刭耶?……侯生之死,世谓报公子,余谓谢晋鄙也。”侯嬴选择自刎,是为了告慰因其献计而无辜被杀的晋鄙。
万历年间进士陈懿典对此却持另一种看法:“侯生自刭固侠烈之概,亦料魏王知公子谋皆夷门擘画,势必收而诛之,故宁自杀以为名,正是高处。”在他看来,侯嬴作为先秦的“士”,料定帮助信陵君窃夺兵权,日后必然被魏国清算,没有好下场,故先行自杀以博取好名声。
晚明思想家李贽则认为,侯嬴自杀与激励朱亥密切相关,“田光以死激荆卿而匕首发,侯生以死激朱亥而晋鄙椎”。李贽说,朱亥与信陵君“无深交之分”,侯嬴只有用自己的死,才能让朱亥狠下心来,杀死无辜的晋鄙。
无论如何,侯嬴的献计,乃出于“士为知己者用”,让临时变卦的魏军重新加入合纵抗秦;而他的自刎,则诠释了“士为知己者死”的至高精神追求。
3合则留,不合则去。先秦的士人门客并非都是从一而终。
一代名将廉颇就经历过“树倒猢狲散”的窘境。长平之战期间,面对秦军的凌厉攻势,廉颇选择固守不战,与秦军打起了消耗战。怎奈,赵国国力不如秦,无法支撑起长期固守之策,于是改派提议主动出击、决战制胜的赵括为前线主将,廉颇由此失了势。眼见主人被赵国弃用,门客竟纷纷散去,一时间,廉颇的幕府门庭萧条。
然而,随着赵括战死,赵国重新起用了这名老将。结果,那些已经离去的门客又想回来,廉颇是性情中人,不禁怒骂道:“你们这些人都给我走!”
▲赵国名将廉颇。图源:影视剧照
面对逐客令,那些门客不以为意,反而批评起了廉颇:“唉!您的见解怎么这样落后?天下之人都是按市场交易之道进行结交,您有权势之时,我们就跟随您;当您失势不受任用,我们就离开,这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,您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?”
但,天下并非全是这般趋炎附势之徒。邯郸保卫战期间,仍有人不惧风险,挺身而出。
三国合纵,楚、魏皆出兵援赵,可远水一时间还解不了近渴。在外援到来前,赵国仍需独自抵抗秦军的攻击。
据《战国策》记载,自邯郸之战爆发以来,秦军轮番攻城达十七个月,始终未能攻入城内。这得益于邯郸城墙的坚固与守城将士的拼死抵抗。不过此时的赵国,兵力运用已到极限。如此情况下,兵员补充成了大难题,回到邯郸的平原君更是心急如焚。
在家国大义面前,又一位小人物挺身而出,献策解难。
李同,是邯郸城一个传舍吏的儿子。邯郸之战期间,城中物资短缺,甚至已经出现“炊骨易子而食”的人间惨象。而平原君作为赵国宗室贵族,享尽荣华富贵,物资保障根本不用愁。面对这种天差地别的割裂现象,李同找到了平原君,当面诘问:“您现在就不担心赵国在此战中走向灭亡吗?”
平原君不明就里,答道:“赵国一旦灭亡,我赵胜就将沦为秦人的俘虏,怎么能说我不担心呢?”
于是,李同提醒平原君,您府上仅仅是妻妾就数以百计,皆衣食无忧;而城中军民却在忍饥挨饿,衣不蔽体。倘若秦军因此攻破城池,您保留的这些物资将毫无用处。平原君听罢,自觉惭愧,命人将府中财货粮食等尽数分发给军民,支援前线守城。尔后,从仆人家丁中抽调人力,组织了一支三千人的敢死队,交由李同统领。
▲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。图源:影视剧照
李同原是一个可置身事外的普通人,但在邯郸保卫战中,率敢死队与赵国守军一同出城迎战,一度将秦军击退三十多里。
赵人的坚守,终于等来了转机。公元前257年冬,魏、楚援军赶到。三国合兵一处,将王龁统帅的秦军击退。至此,历时两年多的邯郸之战,以合纵联盟的胜利落下帷幕。
然而,胜利的代价是惨痛的,无数的人在这场保卫战中死去。李同率领敢死队与秦军交战时,也不幸战死沙场,没能等到邯郸解围的这一天。
4赵人全力保卫邯郸期间,一个守门吏却“叛国”了。事情要从一个秦国人质说起。
嬴异人,是秦昭王之孙,安国君之庶子。先秦时期,诸侯国皆有互派王族子弟为质、以盟友好的传统。秦昭王时期,派遣庶孙嬴异人赴邯郸为质。公元前265年,安国君被立为秦国新任太子,商人吕不韦认为其子嬴异人“奇货可居”,便与之结交,助其成为秦国下一代王储。
后来,秦国屡屡攻赵,嬴异人因此备受赵人欺凌,落魄至极。幸得吕不韦资助方才度过难关。
邯郸之战爆发后,赵孝成王意欲处死赢异人以泄其愤。受到死亡威胁后,嬴异人与吕不韦开始密谋逃出赵国。此时秦军新任主将王龁围攻甚急,邯郸城门紧闭,出城几近无望。商贾出身的吕不韦决定使用“钞能力”。
▲邯郸守门吏受贿,私放嬴异人。图源:影视剧照
在金钱的强大攻势下,一个守门吏“投降”了。在接过吕不韦的“金六百斤”后,这个守门吏偷偷打开城门,放走了嬴异人。
邯郸守门吏姓甚名谁,无人知晓。但其受贿私放秦国质子之举,却让赵孝成王错失了一次泄愤与激励守城军民士气的良机,并在日后掀起了不小的波澜。
嬴异人回秦后,在吕不韦运筹布局下,改名子楚,认安国君正妻华阳夫人为母,变身为秦太子嫡子,并在秦孝文王(即安国君)在位时期成为王储。后,嬴子楚继位,是为秦庄襄王。前249年,东周君与列国密谋合纵攻秦。秦庄襄王遂派遣吕不韦率军扑灭,东周国宣告灭亡,八百年周王朝留下的残影,此刻荡然无存。可以说,邯郸守门吏的受贿之举,间接导致了一个王朝的彻底消亡。
诸如守门吏这样的小人物,虽然身份与地位卑微,但在大历史中也能展示出惊人的能量,并诱发蝴蝶效应。
更大的影响还在持续发酵:庄襄王死后,其子嬴政登上秦国王位,蓄势待发。于是,邯郸之战结束大约30年后,秦军再次兵临城下。
此时,那些曾在邯郸之战中力挽狂澜的小人物,大多已消失在了时间深处,这座赵国都城不再被幸运眷顾。
至公元前228年,邯郸城破,立国100多年的赵国进入了历史的尾声。一个由秦国缔造、前所未有的新时代,即将到来。
参考文献:
[汉]司马迁:《史记》,中华书局,2014年
[汉]刘向:《战国策》,中华书局,2012年
[宋]司马光:《资治通鉴》,岳麓书社,2009年
[宋]袁枢:《通鉴纪事本末》,中华书局,2015年
[清]吴乘权等辑:《纲鉴易知录》,中华书局,2014年
鲍家树:《先秦“门客”及其精神基质探究》,《海南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,2010年第5期
凌璐丝:《魏公子养士关系探析》,《渭南师范学院学报》,2021年第6期
严可:《战国四公子养士问题研究》线上股票配资网,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,2016年
发布于:广东省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股票配资炒股网 范蠡的政商之道:时机、商机和危机_勾践_文种_商业
- 下一篇:没有了